顯示具有 老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老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淺談老人輔具

 

老人輔具

臺灣地區在1994年,老人人口比率已達7%,而開始進入高齡化社會。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相對地老人問題就日益增多。而諸多問題中就以健康與醫療保健照護問題最為複雜亦最令人困擾,因其為一多重領域跨專業的服務志業。而身在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人人都需面對的「老化問題」,諸如:皮膚、感官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造血免疫系統的老化問題。而在肌肉骨骼系統與神經系統系統的老化問題更是常見,也在在地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老人輔具的應用就是用來使工作更有效率(省時、省力),幫助提升其生活品質,加強獨立生活之能力、增加日常活動之安全性。 而就其種類而言老人輔具簡單可分為如下:

  輔    具 擺位輔具 
 移行輔具 標準柺杖(手杖)、四角柺杖、助行器及輪椅與電動輪椅。 
 日常輔具 轉位板、馬桶扶手、防滑坐墊、斜口杯、閱讀架、穿著等。 
 溝通輔具 緊急呼叫、助聽器及語音溝通板等。 
 其他輔具 擴視機等。 


        在眾多輔具中,則以移行輔具就為常見。譬如:木製腋下柺與鋁製腋下柺就有輕重之分,握把材質亦是需考量,如泡棉較不滑手。而倒J與T型扶手的手杖及四角柺,則有重心穩固否之考量。助行器的選擇就更多,標準型有材質考量、有無輔助輪、前置坐墊等多種選擇。在輪椅方面:椅背高度:高者適平衡較差之老人。扶手:可拆式適下半身能力較差者。輪胎:充氣型式外出。在日常輔具更是林林種種不勝枚舉,如:轉位板、馬桶扶手、防滑坐墊、斜口杯、閱讀架、穿著、扣鈕扣輔具等。這更是需要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專業的介入,評估老人家的需求,依其功能障礙、社會環境、物理環境需求,做一整體評量。製作後再交由老人試用、調整。

        老人輔具種類繁多,需要各專業的介入與評估。依其需要做一個別化的設計或以一適用商品,來代償老化之功能。使生活品質、肢體功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長者防跌:柺杖篇


老人家最怕跌倒#受傷甚至臥床,上年紀後易面臨下肢肌耐力不佳、平衡感變差、暈眩、關節退化等問題,#物理治療師蔡仁傑#提醒,若發現長輩有駝背、步伐呈小碎步、兩腳走路時左右間距變大,或曾中風導致肢體偏癱,就應考慮選購合適枴杖,有助穩定步伐並分散關節壓力。

報導╱林明佳、張雅淳 攝影╱施偉平

蔡仁傑治療師表示,枴杖依支撐力從低到高,可分為手杖、腋下枴、四腳枴、助行器4大類,適用對象也不一樣,由於腋下枴主要適合兩側手臂都正常,且力量大到可支撐身體全部或部分重量者,大部分用在車禍受傷年輕人、骨折患者,故不列在此次討論範圍內。

【提醒你】步態不穩就可使用
老人家因下肢無力、關節退化加上平衡感差,走路易呈小碎步,兩腳左右間距也較寬,較易駝背,如有上述情形,或曾中風導致肢體偏癱,可用枴杖輔助行走安全。

【挑枴杖】
不管哪種枴杖,底部應有止滑墊,橡膠又比塑膠佳,因前者材質較軟、抓地力較好;另平常要定期檢查枴杖止滑墊有無磨損、螺絲有無鬆脫,確保安全。

關節退化手杖幫忙
適用:銀髮族、膝蓋關節退化者。
注意:別選倒J型扶手,因支力點不勻、易打滑,選類似T字型或倒三角形為佳,手杖高度為站立、雙手自然放鬆,約在手腕橫紋處即可。

半側偏癱用四腳枴
適用:單側肢體偏癱的患者如中風病患。
注意:四腳枴顧名思義就是與地面有4個接觸點,支撐範圍比手仗大,穩定性更高,但當路面崎嶇不平時,可能反而容易造成搖晃不穩、應小心,最好在平坦地面使用。

下肢無力選助行器
適用:下肢兩側均較無力者。
注意:穩定度和支撐力最高,但受限場地如樓梯,就不能使用;材質分不鏽鋼、鋁製,前者較堅硬、但較重,後者較輕盈但堅硬度較差,現有碳纖兼顧兩者優點,但也較貴。

【專家說】
物理治療師 蔡仁傑
枴杖應在醫療器材店選購,購買時看有無標示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如衛署醫器製(輸)字第000000號等,以免買到粗製濫造枴杖反而危險。

以下提供常用的四腳枴的走路方式:

https://youtu.be/hSkF-nT-_rg



https://youtu.be/SflhoQZjdoU



      ~~~若長輩使用的是手杖(單點式的枴杖)基本的走法也是一樣喔~~~

長者行走功能的促進

 

長者行走功能的促進

Photo by Emre Kuzu on Pexels.com

社會老化的趨勢使得老年人健康促進議題更趨重要,不管什麼方式的介入只要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改善其功能等研究皆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而影響著日常生活功能等活動的執行者眾,其中尤以步行能力與速度最為重要。所以探討如何有效地、安全地增進步行功能則有其重要性。

近年針對什麼類型或運動組合可以改善老年人的首選步行速度的一項統合分析研究中指出:老年人改善的首選步態速度與存活率的提高有關,在這分析中分析了25項研究。將來自六種類型或運動干預組合的數據匯集並進行亞分析。首先,針對長者以1RM的70-80%進行阻力訓練是有正向影響的。其次,在訓練的過程中加入節奏的訓練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的效應。 第三,進行性阻力訓練且加上平衡和耐力訓練也是會產生一個小的正向影響的效應。

從目前研究總結來說,能提供一個高強度的進行性阻力訓練是改善首選步態速度的最有效的運動方式。有足夠的肌肉力量是改善首選步態速度的重要條件。而在運動介入方式中能夠有節奏成分的組成,如同時有音樂或節奏的加入可能會是培養對步態很重要的認知功能。而增加平衡和/或耐力訓練雖無助於顯著增加首選步行速度,但應可增益其安全性與持久性。

所以當我們選擇如何訓練長者時,應先考量他肌力上的衰退是否已影響到他正常功能的表現,再者才去考量他耐力上的表現。而適時的平衡與協調介入,更是提供他一個安全的執行日常生活功能的另一項重點!!

參考文獻
什麼類型或運動組合可以改善老年人的首選步態速度?統合分析研究之結果

What type, or combination of exercise can improve preferred gait speed in older adults? A meta-analysis

足部矯具和鞋特性對健康老年受試者的影響


鞋子對老人的影響

足部矯具和鞋特性對健康老年受試者的影響
Photo by Ingo Joseph on Pexels.com

足部矯具和鞋特性對健康老年受試者的影響:系統性文獻回顧
原文出處: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309364615588342

背景:足部矯具藉由加強可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傳入體感反饋,來優化下肢功能更進而提高姿勢穩定性。
目的:本評價的目的是評估足部矯具對老年人的平衡控制的影響。
研究設計:系統性文獻回顧。
方法:搜索是藉由使用選定的關鍵字詞在PubMed,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和ISI Web of Knowledge等資料庫中執行篩選文獻。最後共選擇22篇文獻進行系統性回顧。
結果:應該建議老年人穿輕、硬底及高筒的鞋以減少跌倒的風險。在鞋墊的部分則發現藉由振動或俱磁性鞋墊可增加的平衡控制,但是格紋質地的鞋墊似乎並不有利於平衡改善。
結論:足部矯具藉由體感或生物力學效果或機制改善姿勢的穩定性。使用適當的鞋類可以是適當的介入方法,以改善或增加老年人的平衡和減少跌倒的發生。
臨床相關性:
失去平衡能力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風險的重要因素。足部矯具可以改善老年人穩定性的功能測量。在本次系統性文獻回顧中,為老年人降低跌倒風險的最佳鞋類提出了一些建議。

Photo by ManSan on Pexels.com


~您的分享與按贊認同是發文的動力蔡仁傑物理治療師關心您 ~

營養、肌力與輔具健康金三角

歡迎來到維客優的網站,維客優 “WeCareYou Physical therapy & Health Promotion” 是維鎧物理治療的延伸將提供顧客物理治療與健康促進相關資訊,希望能維持顧客的健康在最優良狀態,為我們的顧客提供專業的技術、友善的環境和全心的服務,來...